2025年是托马斯·阿奎那诞辰800周年。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和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以其宏大的思想体系,成功调和了中世纪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更为西方文明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搭建了思想桥梁。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2——1274)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加入以清贫著称的道明修会。他是巴黎大学的杰出教授,并在身后获得了“天使博士”“共有博士”和“人文博士”三个尊称,分别嘉奖其高尚的品德和精深的学问、表彰其在融合古典哲学与中世纪宗教信仰方面的卓越成就、肯定其思想对人类多元文明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在不到五十年的生命中,他创作了四十多部作品,总字数超过八百万字,涵盖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和自然哲学等多个领域。
阿奎那所处的13世纪是西欧思想史上的关键转折点。亚里士多德哲学传入欧洲后,面对如何调和古典理性主义与中世纪主流价值观这一挑战时,与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不同,他将二者进行了融合。他评注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等著作,也创造性地将古希腊哲学与中世纪神学相结合,形成了“托马斯主义”思想体系。
他提出了以“所有人”为对象的普遍的友爱理论,这是他将亚里士多德强调的“亲密友爱”与基督教倡导的“无条件的爱”相结合的结果。这一理论打破了古典哲学中将爱局限于少数亲密关系的传统,使中世纪的“爱”的观念能够在近现代世俗社会中发扬光大,甚至成为法国大革命“博爱”理念的思想基础之一。
他的思想具有惊人的跨时代生命力。19世纪,世界各地纷纷设立托马斯研究机构。而中国学者也越来越关注阿奎那哲学,并将其与儒家思想、孔孟道德观念、朱熹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有学者表示,阿奎那“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的传统与现代,也让西方更好地读懂中国”。
阿奎那的思想不仅为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西方文明从中世纪迈向近现代的重要桥梁,也正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持续启发着对人类存在本质和道德基础的深层思考。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