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平凡岗位的非凡可能:三个改变历史的学徒故事

作者:杨时来源:荣基时代文化网

天气渐渐炎热,我们在房间里开着空调,看着电视,用手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聊天,或者开着电动汽车,享受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移动三居室。当我们认为自己在盛夏的半条命是空调给的时候,不知道此时你是感激发明空调的人,还是感激发明电的人。当然,我想很多人只知道空调,并不知道发明空调的人是谁,但是我们却知道在发明和驯服电的过程中,法拉第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他和那款著名的法拉利豪车,可扯不上关系。

我们知道法拉第是科学明星,离开他的成就,我们的空调可能还要推迟几年。但是没人知道,法拉第是怎样走上科学家之路的。他的成功之路,颇能为我们带来启发,在日常看似不起眼的普通工作中,其实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法拉第出生于一个普通的铁匠家庭,父母觉得反正将来孩子长大了也得子承父业,加上家庭极其贫困,因此在法拉第的教育上,也就没有能力做更多的期待。法拉第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接受过一天的正规教育。从11岁开始当报童,在二十多岁出道之前,一直是一家图书装订作坊的学徒。

装订作坊的学徒工很多,但是并不都是法拉第。为什么法拉第后来成为法拉第呢?因为,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徒工。一个图书装订工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就是装订图书。一个印刷厂的校对员,他虽然读书最多,但是他只看有没有盗页多页,看到最后,读破万卷的他依然是个校对员。法拉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装订图书,还认真阅读了他所装订的图书。他的教育就是从工作得来的。法拉第不仅知道自己的工作,还系统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就像有的人不仅理解他当下的每一天,还理解他的人生一样。

而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本他装订的畅销书《化学对话》,这是一本科普一类的书籍。法拉第装订完之后,完全被这本书迷住了,他爱不释手,一连读了七遍,几乎能把书中的内容背出来。正是这本书,决定了他的兴趣和方向,从此他成为一个化学和电学的爱好者。

一个人对知识的喜爱,总是能让人刮目相看。法拉第对知识的渴求,也让一位顾客刮目了一次。当然这种刮目并不是为他提供资助,或者提供大学教职这一类的事情,而是把一张还有几个小时就开始的科学演讲门票给了他。因为这位顾客实在没有时间去听,想着浪费也是浪费,不如给一位有志青年学习的机会。这次演讲嘉宾是伦敦皇家学院院长、著名的化学家戴维老先生。

听讲座的法拉第同样不能安分。正如每年听著名科学家演讲的人无数,但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人却寥寥无几。法拉第不仅认真听讲,还认真做了笔记,画了插图,然后写上了自己的感想,并发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它们装订成册,寄给了戴维。一个学徒工,给一个科学院院长写信,寄一本自己的听课笔记,这在今天可能不会引起院长的注意,因为院长事务繁忙,哪有时间应付这样一个外行的粉丝。但是法拉第的笔记和想法,让戴维老先生为之动容,他知道这个小伙子不是一般的发烧友,而是专业程度很深的人。因此,法拉第收到了来自伦敦皇家科学院的信,当然这个信不是普通的客套“来信收悉,迟复为歉!”之类的套话。这封信很简单,只有几句话,内容就是来伦敦,做戴维的实验助手。

从一个没有进过学校的学徒工,到皇家科学院院长的助手,这种跳跃有点像鲤鱼跃龙门,换在今天,也许网友们嚷着要查他三代的背景了。但是,法拉第从一开始,就充分准备好了。我们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了解自己工作,并系统准备的人。从此法拉第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法拉第定律、电磁感应也就相继在实验室问世,从而为我们的空调发明奠定了基础。

同样改进蒸汽机的瓦特,也是学徒工,虽然他小时候家庭富裕,父亲拥有自己的造船作坊,但是二十岁之后,就辉煌不再了。他不得不去做学徒工,专门修理仪表。一年之后他回到苏格兰,准备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店。虽然当地没有类似的店铺,市场前景十分美好,但是按照要求,必须做满七年的学徒工才能具备开店资格,因此开店失败的瓦特,不得不去格拉斯哥大学开设一家修理店。机会终于来了,大学的蒸汽机模型出现故障,送到他的店铺来修理,这给了他观察和改进蒸汽机的机会。后来催生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就诞生在这里。

美国的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样没有受过几年正规的教育,在接受两年的教育之后,就回到父亲的店里帮忙制造蜡烛肥皂等生活用品。后来他到哥哥的印刷工厂做学徒,成为一名印刷工人。但是他像法拉第一样,他不仅印刷、排版、装订,他还做了不是他本职工作的事情,那就是认真阅读他所印刷和装订的书籍。坚持不断的学习,让他成为一位政治家。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一个士兵在进入职业生涯之后,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任务,还要了解整个战场的情况。这就像,天下木匠千千万,却只有鲁班成为鲁班。有的人把一个字一个字排列在一张纸上,有的人却成为作家和诗人;有的人能把一块砖垒在另一块砖上,有的人却能砌一面墙,建一幢房子。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你的工作,而在于你是否了解你的工作,正如你是否了解你的人生一样。你是把工作作为养活自己,满足自己物质欲望而不得不做的工具,还是当作一个成就自己、了解自己的工程?



立场声明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