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被完美辖制的人生——读《金阁寺》

作者:杨时来源:荣基时代文化网

如果说《窄门》中的爱丽莎为了完美的天堂,为了避免母亲那样对婚姻和家庭的伤害,而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和爱人走在窄门中,那么在三岛由纪夫的笔下,主人公则可以为了完美而毁掉完美。美,不论是在纪德笔下的爱丽莎,还是《金阁寺》中的沟口心里,都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逾越,又摆脱不掉的轭。这样的轭,让他们的人生担负着没法承担的重担,让他们要么为了完美毁掉自己,要么为了完美毁掉完美。

沟口的父亲是个不知名寺院的住持,也是这个寺院的所有者。因此,子承父业,沟口将来也必然会成为一个寺院的僧人,继承父亲的寺院遗产。但是他的父亲体弱多病,在沟口中学尚未毕业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为了继承寺院,他必须进入佛学院学习,而他的母亲则希望他成为著名的金阁寺住持。

沟口的不正常之处就在于,他是个严重口吃的人。说话的不流利,给他带来的不仅是表达的障碍,也给他带来严重的自卑心理,让他觉得他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没有他的位置。

但是,自卑的他,却崇拜金阁寺的美。在他眼里,这座建筑金碧辉煌、完美无缺。金阁寺在沟口的生活中,成为他自己因为口吃而自卑的补偿。同时,金阁寺在他心目中的绝对完美,又反过来成为他人生的沉重负担,以至于让他觉得必须毁掉它,才能解脱。毁掉金碧辉煌的金阁寺,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可以给予金阁寺真正的完美。因为真正完美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人间,而只能在火中永生。尽管他曾幻想自己与金阁寺一同在战火中毁灭,让自己与金阁寺的绝对完美融合,但是日本宣布投降,战争的结束浇灭了他的理想。

与沟口要好的另一个朋友柏木,是个腿部残疾的男生。同样,他也要因继承家里的寺院,而与沟口进入同一家佛学院学习。同样是残疾,柏木面对人生的态度和沟口截然相反。他不排斥世界,也不理会世界的眼光。当然他也不会积极融入世界和人生,他选择的是游戏人间。他利用自己的残疾,从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子那里博取同情,甚至会为了得到女孩子的好感,而故意装可怜。他做这些都是为了占有女孩子的身体,等到自己对她们心生厌倦,便会把她们抛弃,换其他女生。

不论是在沟口还是柏木心中,这个世界是没有爱的,爱与美是分离的。沟口心中只有金阁寺的美,没有爱,世界没有爱,人也没有爱。他小时候喜欢女邻居有为子,把有为子视作美和爱的化身。但是当他后来见到成为风尘女子的有为子时,这种爱与美的化身彻底分裂。有为子可以和任何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她的身体不再是美的,她的灵魂不再是有爱的。

而沟口的老师,在一开始是沟口很尊重的人。老师是金阁寺的住持,也是父亲的同学,对他关爱有加,不仅送他去上佛学院,还承担了他的一切生活起居费用。而且老师对他非常信任,甚至有让他继承自己衣钵、成为金阁寺住持的打算。但是,在一次无意中他遇到老师与一个风尘女在一起之后,沟口心中就对他充满成见。这种成见不是针对老师的嫖娼,因为在当时的日本,僧人找风尘女子是很平常的事情。这种成见是沟口对自己的否定。在他心里,他觉得老师已经憎恶他了。当他找不到解释的机会时,这种被憎恶的感觉就越发强烈。他开始自暴自弃,把那位和老师相约的风尘女照片夹在报纸中,威胁老师;甚至拿着老师给的学费夜宿风尘女。他开始逃课、四处游荡,甚至离校出走。最后,当老师替他把欠柏木的债务还掉之后,对他大失所望地说,现在不会考虑把他当作继承人。

此时,在和自己老师的斗争中,他觉得自己完全失败了,自己的世界破碎了,自己的人格也破碎了。世界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他开始筹划火烧金阁寺。

在他看来,金阁寺的完美,恰恰映照了自己的残缺。当世界抛弃了残缺的自己,他对世界再也不抱希望。柏木的游戏人间、逢场作戏,母亲的偷情,老师的嫖娼,有为子的堕落,这一切都让他心里的希望破碎了,现在只剩下完美的金阁寺了。此时的金阁寺成为他不敢睁眼观看的存在,它的美就像能刺瞎双眼的激光一般。他越是在乎自己的残缺,就越是觉得金阁寺美得沉重。只有毁掉它,才能解脱自己的人生。

这不是沟口一个人的悲剧,不论是柏木还是他自己,都是对那个时代的写生。

武士制度崩溃了,天皇也被现代社会取代,战争失败了,社会的结构、人们观念在重新洗牌。完美的金阁寺不过是人们心中那个完美的过去而已。传统不再,今人何去何从?是像柏木那样,把这些忘记、得过且过,还是像沟口这样与过去玉石俱焚?就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写的那样,自杀也许是最值得尝试的事情,因为世界已经不值得留恋了。这是那个时代主体迷失的结果。

那么我们今天的时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传统慢慢崩溃了,新的东西尚未起来,我们自己的主体又在哪里呢?我们想融入世界,却发现我们没有可融入的群体。过去我们坚持的,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想坚持的,却被那个柔弱的传统撇弃了。

寻找、彷徨,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的状态吧。

《金阁寺》,[日]三岛由纪夫著,陈德文译,时代文艺出版社


立场声明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