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伤害多数是因为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错误的教导方式而产生的,如:不合理的指责、体罚、言语侮辱;父母因为自己的个人因素而向孩子宣泄的情绪等。
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许多困扰、不自信等负面影响。有时候孩子在受到了严厉的管教之后,只会为了满足父母,或为了逃避严厉的管教而做出妥协、认错,而其根本并不知道错误在哪里。有时候甚至并不是因为孩子本身犯的错误,而是父母武断的判断或父母的某些信念,使孩子必须为了父母这些所谓的信念负责。
记得在实际辅导过程中接触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有情绪障碍,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和开心。究其原因,则发现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引导出现了问题。在孩子身上,许多情绪是不能被父母认可的,比如说在许多家庭当中,孩子愤怒的情绪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因此,生活在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时,通常也不能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处理。而是很直接的做出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效法自己的父母,使用愤怒的情绪与之对抗;或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竭尽全力的讨好对方。很显然,这样的性情将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美好人生方向。
而有些父母则以为只要以最温柔的一面对待孩子就是最好的。因此会在孩子的任何行为面前都展现出温柔和包容。这样的父母会努力的讨好孩子,尽力的满足孩子一切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原生家庭对孩子同样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其实大多数父母对教育儿女的事情完全是门外汉,或许并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来学习如何培养和正确的教导一个孩子。只能按照他们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人生经验来教导孩子。只是在有限的资源中,以他们的能力和方式,把最好的给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作为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的孩子,或是已经长达的成人,可以用一个成熟理性的态度,站在父母当年的角度来诠释父母的行为。
原谅过往的伤害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过程,但是原谅可以使人摆脱过去的负面情绪。当理解父母的处境和他们在当时有限的资源下的付出之后,原谅过往的伤害是朝向更好未来的关键一步。
首先,原谅不需要父母道歉,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没有做错,这也不是帮父母摆脱责任。原谅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一个决定。这意味着做出原谅的人,或许并不需要让他的父母知道。原谅是自己内心当中的一种释放和解脱,是为了自身的心灵健康和成长。
原谅并不是轻松可行的,但它是减轻内心的痛苦和伤害,获得释放和解脱的重要条件。原谅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尝试从父母的角度和立场来审视他们的行为,尽量理解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压力和限制。虽然这样做可能会使人经历一些愤怒、伤痛、失望等情绪,但这也是原谅过往伤害的必经之路。
其次,要勇敢的面对痛苦的感受和情绪。通过自省和反思,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情绪、观念和过去的经历。用心来思考为什么会对此感到痛苦,这些痛苦对生活有何种的影响,如此持续下去将何去何从等。通过深入的思考,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痛苦情绪,如写日记或写信的方式等。这可以非常有效的减轻内心的负担,并为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释放中调整内心中错误的信念。比如:“我比别人差”、“我无法做到”或者“我必须做到”等等,这些信念可能都是来自原生家庭中的观念,父母的信念传递给了子女,或是在父母的压力之下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其他信念。
这些信念会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在某些特定时刻会突然爆发。要打破这些信念,就要离开这些信念本身所传达的观念。尝试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标准,认识到人都是不完美的,并且坦然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再有,就是要学习寻求支持和帮助。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伤害,与亲近并且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他们更容易了解这些感受,他们也会在情感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因此可以对舒缓内心的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加合适自己的一些互助小组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彼此多以爱、包容、鼓励和接纳为彼此交流和支持的方式。通过与成员的互动和分享,可以得到安慰和支持,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宽恕和内心治愈的经验。
寻求专业的辅导老师帮助也会很有帮助,辅导老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客观的观点和建议,以及有效的心理技巧和真理原则。他们可以帮助个人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反应,并提供适合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法和应对策略。
没有任何一个原生家庭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能找到疗愈的路。直面原生家庭伤害可以帮助使人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接纳过往的伤害并在互助中寻找医治之路。
图片来源:摄影者davegerber via pixabay.com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