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 月 7 日晚,在法国巴黎,一场备受瞩目的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隆重举行。
这座举世闻名的哥特式建筑在 2019 年 4 月 15 日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令全世界为之惋惜。而此次重新开放仪式,标志着历经五年修复的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终于在众多人的期盼中迎来了新生这一重要节点,再度开放迎全球八方来客。
仪式在一部短片中拉开序幕,该片详实记录了巴黎圣母院从发生火灾到重建的全过程,让在场嘉宾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关注的人们,再次回顾了那一段令人揪心又充满希望的历程。
紧接着,参与救援和重建的消防员和工作人员代表在如雷鸣般的掌声中穿过会场,教堂大门上投射出巨大的法语 “感谢” 一词,饱含着对所有为重建巴黎圣母院付出努力的人们深深的感激之情。
2020年3月时被烧毁不久的巴黎圣母院的外景。(图:Wiki Commons)
巴黎圣母院重建时的场景。(图:巴黎圣母院官网)
再度开放的现场,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及夫人的陪同下,巴黎大主教洛朗・于尔里克手持权杖庄重地敲击巴黎圣母院教堂大门 3 次,随后大门缓缓打开,仿佛这座饱经沧桑的建筑在向世界宣告它的归来。
众多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其中包括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等数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来自全球各地共计 2500 多名各界代表。
马克龙和夫人携手入场。(图:KTO视频截图)
马克龙在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他满怀感慨地向来自世界各地参与救援和重建巴黎圣母院的人们表达了诚挚的感激。他提到,2019 年的那场火灾对巴黎圣母院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毁灭性打击,但 “法国人民选择了意志和希望”,各行各业团结携手,最终实现了 “5 年内将巴黎圣母院重建得更加美丽的目标”。同时,他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巴黎圣母院重建捐赠者致以了衷心的感谢。
最后,这场庆祝活动在一场庄严的宗教仪式中圆满结束。不过,由于当天天气欠佳,原计划在巴黎圣母院前广场上举行的由多国音乐家演奏的音乐会,改为提前录制后在当晚通过电视播出,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喜悦与庄重。
“重生” 后的巴黎圣母院,那高约 96 米的尖塔格外引人注目。在 2019 年的那场大火中,尖塔不幸倒塌,而如今它得以重建,再次屹立在塞纳河畔。新尖塔几乎复刻了 19 世纪的设计,金色公鸡风向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尖塔顶部新的镀金公鸡像更是别具一格,它拥有一双火焰形状的翅膀,宛如一只涅槃的 “凤凰”,承载着新生的寓意。不仅如此,其内部还藏有一份写有 2000 名参与修缮人员名字的羊皮卷轴,这无疑是对所有为巴黎圣母院修复贡献力量者的最好纪念,让每一位知晓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修复工程背后凝聚的众多心血。
巴黎圣母院的木质屋顶素有 “森林” 之称,它是由约 1300 根古橡木梁交织而成的独特建筑结构。然而在大火之后,“森林” 遭受重创,面临着极为艰难的修复困境。但修复者们并未放弃,他们遍寻法国数千棵橡树,通过手工精心打磨,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编织艺术品一般,重新织就了新的 “森林”。值得一提的是,新屋顶不仅成功复刻了历史原貌,还增添了喷水装置与隔离层,大大提升了其防火性能,为这座古老建筑后续的安全存续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年那场大火中,屋顶坍塌致使中庭拱顶严重受损,其庄严的风貌被破坏殆尽。不过,修复团队秉持着对历史建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用原始石材来替换或修复破损之处。同时,借助先进的 3D 扫描与数字建模技术,精准地测量每一处细节,确保每一块修复石材都能严丝合缝地对接。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拱顶重现了昔日的庄严,那交叉拱的设计依旧错落有致,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巴黎圣母院坚韧的重生故事。
主殿内部(图:巴黎圣母院官方频道视频)
五年前的熊熊烈焰,让巴黎圣母院主殿一度陷入昏暗,污垢和烟尘布满各个角落。而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复人员经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彻底清除了污垢和烟尘,并且对 42000 平方米的石材饰面进行了翻新。在灯光的加持下,浅色卢台特石灰岩露出了数百年前的本来面貌,墙壁、柱子与彩色玻璃等也都重现了往日的风采,整个主殿内部再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每一位踏入其中的人都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它曾经辉煌的岁月。
大火给巴黎圣母院众多珍贵的艺术品带来了严重的损毁,中世纪的屋顶桁架被烧毁,铅制屋顶熔化,大管风琴也被有毒灰尘覆盖。但在修复者们的精心呵护下,它们如今都焕然一新。那拥有 8000 根音管的大管风琴,经过多次拆卸、清理与调试,再次奏响了浑厚悠扬的旋律,调音师靠着人耳仔细校准,让其音色恢复如初。日光穿过高窗洒下,奇迹般幸存的玫瑰花窗显得格外鲜艳耀眼,红、蓝、紫等绚丽的光线交织在一起,照亮了整个建筑内部,与其他修复后的雕塑艺术品等相互映衬,共同展现出巴黎圣母院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早在 2015 年,艺术史学者安德鲁・塔隆就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记录下了巴黎圣母院超过 10 亿个数据点,为其打造了一份详尽的数字档案。这一过程并不轻松,每次进行激光扫描,都需要先生成当前拍摄点的球形全景图片,再将照片映射到激光产生的扫描点上,每个点成为照片中该位置像素的颜色,累计创建大教堂三维图像,且精确到 5 毫米。这个流程要在大教堂的每个拍摄点都过一遍,某些地点还需反复尝试,前后耗时长达数年。
修复团队依据这些数据构建出 3D 动态 BIM 模型,通过可视化软件与虚拟现实技术,更是创造出了 “虚拟孪生” 圣母院,让圣母院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处细节在虚拟世界中都栩栩如生,为现实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得工作人员在修复时能够精准还原建筑原本的模样,就如同照着一张精细无比的 “数字图纸” 施工一般。
在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过程中,现代材料工艺的 3D 打印技术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被广泛用于雕塑细节的复刻以及残缺文物的修复等方面。比如一些在大火中受损的小型雕塑,通过 3D 打印技术,能根据留存的数据或者参照原有模样进行高精度的复制,最大程度还原其艺术细节,让这些文物再次展现出曾经的风采。
同时,在修复过程中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改造并存。在尖塔和屋顶等部分的修复时,修复团队严格遵循 19 世纪原始设计图纸并效仿传统工艺,画师、石匠、木匠等手工艺者凭借精湛技艺修复了壁画、飞扶壁、方格地板等,展现出传统技艺的复兴。而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也并未止步于历史的重现,现代化的改造也在悄然进行。据巴黎圣母院院长奥利维耶・里巴多・杜马斯介绍,教堂内装饰融入了现代元素,意图让圣母院的 “灵魂” 与现代人对话。像环保材质的蜡烛可供游客在教堂内部使用,全新的照明设备可调节光源强度和色温营造出不同氛围,还有新的唱诗班座椅采用橡木材料,靠背相较原先更低,呈现淡金色,极具设计感。并且,通过修复工程,这座古老的建筑还安装了现代化的消防喷淋与隔离系统,包括细雾喷洒和红外影像仪监控,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改造的结合,为巴黎圣母院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在这场修复工程中,来自全球 150 个国家的 34 万人纷纷慷慨解囊,大家齐心协力,共筹集了 8.46 亿欧元资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捐赠,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巴黎圣母院的修复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能够在遭受重创后有机会重现昔日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早在 2019 年 11 月 6 日,中法就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开启了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展开合作的篇章。并且在 2024 年 5 月,中法再次达成协议,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交流,彰显出国际间协作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它汇聚了众多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其中既有擅长设计规划、把控整体建筑结构的建筑师,又有精通各类工程技术、保障修复工作顺利实施的工程师;既有熟悉历史脉络、能依据史实为修复提供精准参考的历史学家,也有具备独特艺术审美、让修复后的建筑依然充满艺术魅力的艺术家;更有专注于文物修复、凭借精湛技艺让受损文物重现生机的文物修复师等等。
这些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齐聚一堂,他们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从不同的角度为修复工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建筑师依据历史学家提供的历史资料,结合艺术审美制定修复方案;工程师运用专业技术手段确保方案能安全落地实施;文物修复师则对受损的艺术品等进行细致入微的修复,而艺术家们在遵循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为融入现代元素提出专业意见。正是他们跨学科的协同合作,才确保了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能够全面且科学地开展,使得这座古老建筑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后,在不同阶段有着相应的开放时间安排。当地时间 12 月 8 日,开放时间为 17:30 至 22:00;12 月 9 日至 12 月 13 日,开放时间是 15:30 至 22:00;12 月 14 日和 15 日,开放时间为 15:30 至 20:00;而从 12 月 16 日起,将恢复正常开放时间,即每日 7:45 至 19:00。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前往参观,领略这座历经修复后重焕光彩的建筑的独特魅力,预计每年将迎来 1400 万至 1500 万游客。
公众若想参观巴黎圣母院,可通过巴黎圣母院官方网站(https://www.notredamedeparis.fr/)或下载官方手机应用程序来进行预约。预约时,可提前两天选择具体的参观时间段,并填写姓名、邮箱等个人信息,确认提交后系统将生成预约二维码或确认邮件。在参观当天,游客需要在指定时间段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在入口处的验证设备扫描二维码或出示确认邮件,这样就能快速入场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需求较高,尤其是在开放初期,预约系统可能出现拥堵现象,像首批预约时段,很可能会出现网络饱和的情况,导致预约难度加大。
在费用方面,法国天主教在重新开放之前就已经公开表示,参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部分是免费的,但如果想参观珍宝馆、塔尖等独立区域,则需另行购票。对于没有提前预约的游客,也可选择排队入场,只是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等待。此外,官方 App 里还提供了五条参观路线供游客选择,其中包括简易路线、普通参观路线、语音介绍路线、朝圣者路线以及适合家庭和儿童的路线,大家可以按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参观路线,更好地欣赏巴黎圣母院的风貌与文化内涵。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