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在著作《第二性》中,认为女性是被男权塑造的性别。男权按照自己所需,塑造了女性服从的从属角色和身份认同。波伏娃对女权主义的贡献在于,通过揭示女性从属角色的起源,从而告诉我们女性争取自由的方向不是打败男权,而是女性的自我成长和独立。
女性对自身角色平等的抗争起源很早,在中国历史上,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等都是女性争取自由的古老故事。女性的自由首先从感情和婚姻上的自主选择,也就是爱情自由开始。但是他们的故事往往以悲剧收场,可见女性争取独立的前提是要把男权家长制打败才能实现。
在男权主导的历史形态下,女权要想有所作为,必然需要下一剂猛药,不然还在萌芽中就被消灭了。因此这个时候的女权运动,可能比较激烈,甚至表现出对男性的仇恨也能理解。
但是男权社会之所以形成,是因为男性占据了所有社会资源,他们依靠着自己的身体优势,把持了资源分配的权力,女性只能屈居人下。
女性争取平等的运动需要大量资源,没有资源一切都是痴人说梦。因此女权主义的强大是随着社会资源的丰富而强大的,尤其是二战之后,这时候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在二战中,让大家注意到,一个国家的军事水平是由工业水平决定的,因此发展工业成为各个国家趋之若鹜的强国方案。工业水平的提高,为女性提升自身地位提供了资源,让她们在经济上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城市化的进程,让她们在空间上也多了更多的自由选择。
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所言,女性的角色从属是男性的塑造,因此女性要想真正的平等,最好的方式是自主,自我塑造角色。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不喜欢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这样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是建立在男权框架之上,是男权话语的复活。同时女性和女权主义的概念,也凸显了正如男权一样的自我中心色彩。
现代社会的女性所获得的社会资源与自由空间,相较于传统社会已经大大改观。正如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言,女性在过去的时代承担了太多的苦难,这些苦难是她们的不自由引起的。今天的女性相较于那个时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就真正地平等了。因此女性的独立道路任重道远,还要继续努力。只是女性独立之路要避免陷入女性中心主义的窠臼,不能因为用力过猛而超过自己的目标。
这一点从电影《好东西》中可见端倪。电影是女性叙事,男性在影片的叙事框架中,只是配角,只是承担了女性不独立的绊脚石和拖油瓶。因此与现在被围追堵截的爹味相比,电影充满了“娘味”,因为这部电影中,男性的角色都被染上了浓浓的妈宝色彩。
撒娇卖乖的前夫哥,因为做了全职爸爸,还向辛苦上班的妈妈抱怨,从而被离婚。离婚之后,更是处处监督着单亲妈妈的前妻,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死乞白赖地求复婚,想回到那个靠老婆养活的生活模式中。在生活中的他,小气易怒,吝啬而心胸狭窄,为了一单网约车生意而立即变脸,拒绝刚答应送人的许诺,然而讽刺的是,那单网约车的客人正是被他答应又拒绝的身边人。
架子鼓老师小马,更是一个没长大的少不更事的叛逆少年角色,什么都是跟着网上学,哪怕和单亲妈妈亲热的姿势也是跟网上学的。他不考虑婚姻,也不考虑责任,更不考虑爱情,他只是一个动物一般满足身体的冲动。
那位医生同样如此,他有家室,与很多女孩子来往,但是没有婚姻的承诺,只是凭着自己帅气的脸和不菲的收入与社会地位,让无辜女孩满足自己身体需要而已。在电影中他身上承载了男性的动物角色,甚至把他的整个行为贬低为动物。
而小孩的那位男同学呢,同样是视妈妈的话为圣旨,内心却自卑、脆弱、唯我独尊。
整部电影中的男性角色,都失去了正常男性的色彩。他们不仅是幼稚可笑的,还是女性独立路上的绊脚石,是女性独立路上的对立面。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彰显女性独立路上的艰辛与伟大。
这部女性主义电影,更准确地说是女性中心主义的电影,把本应该独立自主的女性,置身在自身为中心的视角之下,审视一切。在矮化男性角色的同时,并未凸显女性的伟大,而不过是用男性过去审视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自身而已。这部电影中,传统的很多因素都没有意义,都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比如婚姻。
结婚与否是个体的自愿,这是今天时代的特征。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须有的环节。同样婚姻赋予的角色和社会职责,也不是必然的,一个人承担母亲的角色或者父亲的角色,离开了婚姻同样成立。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婚姻成了女性自由和独立的束缚,成为一场欺骗感情的虚假承诺,婚姻成为工具。
但是女性的独立又是什么?这部电影并未给出答案。在性别角色错位和缺失的背景下,当然没有答案。女性中心主义视角之下,探讨女性独立式没有意义,因为这个视角的出发点就不独立和自由。真正的独立是在于自主、自强和自信!
当下的时代,也许需要的不是女性中心主义,而是女性角色的自我塑造。继续保持治疗男权泛滥的女权猛药,也许有矫枉过正的可能!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