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

读《变形记》的现代诊断:我们都是被摆布的虫子

当煤矿在瓦特蒸汽机的加持下,被大规模开采之后,苏格兰的默多克发明了煤气灯,这一亮度空前的照明装备,在驱除黑暗的同时,也开启了加班文化。而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更是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传统关进历史的笼子,孩子放学之后再也不能开心地玩耍,因为家庭作业被发明出来之后,也茁壮成长为孩子童年的标配。

时评
杨时

从社会变革的历史看AI时代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人并不总能从生产方式的改变中受益。有时候,人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总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来调整,直到人在这种新型生产方式建构的社会中完全适应。所以说,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必然是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社会革命。

时评
杨时

从金融的视角看传统父权制的“孝顺”

中国古代的经济不发达,像今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出现,因此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就更谈不上了。但是尽管银行没有出现,并不意味着没有金融。按照金融的定义,价值的跨时空转移,那么养儿防老就是为数不多的金融工具之一。

时评
杨时

观电影《好东西》:矫枉过正的性别之战

波伏娃在著作《第二性》中,认为女性是被男权塑造的性别。男权按照自己所需,塑造了女性服从的从属角色和身份认同。波伏娃对女权主义的贡献在于,通过揭示女性从属角色的起源,从而告诉我们女性争取自由的方向不是打败男权,而是女性的自我成长和独立。

时评
杨时

电影《黑客帝国》:如何避免自己的世界被塑造的风险?

《黑客帝国》最大的看点在于,智能程序不仅模拟了整个城市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与人的意识无缝衔接,让人的意识在虚拟世界中信以为真,无法分辨,以至于那位被人类反叛者视为救世主的安德森,总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直到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把他还原为尼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时评
杨时

在孤独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意义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生活的意义是一片真空,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填补。如果人们无法填补这一真空,就会出现抑郁甚至自杀的风险。我们的文化提供了许多赋予存在意义的方式,但每个人必须选择一种方式来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只有当人们带着信念和承诺来完成这项任务时,他们的生活才会获得一致性。”

时评
杨时

书评|《自由主义为何失败》:原子化个体之下的消费主义陷阱

诞生于三百多年前启蒙运动,其所阐发的理念其实并不稀奇,不论是政治理念还是社会理念,在中世纪乃至更往前的古希腊时代,都曾存在并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书讯书评
杨时

如何走出对昨天的悔恨和对明天的忧虑?

一个人的成熟就在于他能正视自己的失败,能独立清醒地看到整个事情的过程,不纠结于自己无法控制的过程,不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

智慧人生
杨时

被消费同质化的节日

在消费面前,节日所具备的时间感荡然无存。消费主义为了自身的扩张,不断强化着自己的时间观念。这对传统节日来说是一场被阉割的革命。

时评
杨时

软成瘾如何改变?更加充实的人生才是更好的解药

想到成瘾,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戒断。把成瘾看成一种负面、伤害性乃至一种疾病等有待治疗或者纠正的反面行为。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理解和接纳,而是一味地排斥。

智慧人生
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