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从金融的视角看传统父权制的“孝顺”

作者:杨时来源:荣基时代文化网

我本家叔叔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已经成家,找了本地的媳妇,女儿在外打工的时候,与一个外地的男孩子恋爱。孩子大了,谈恋爱本是正常。但是叔婶二人却对女儿的恋爱如临大敌。夫妻二人连夜赶到女儿打工的城市,将她强行带回。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在隔壁村子找了对象并成婚。叔婶的意思是,养儿防老,女儿如果嫁到外地,将来自己老了之后,无法指望,这样就白养了一个女儿。所以儿女一定在眼前成家。

孝顺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十恶不赦大罪的第一条就是不孝之罪,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所表达的也是孝顺之意。因此那些不能顺服父母之意的子女,往往被贴上邪恶的标签,而那些孝顺父母的割股奉亲、怀橘奉母的行为则被当作孝顺的榜样。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同样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能出远门,出远门也要有确定的地方,以便父母需要的时候能找到你。

对于这种孝顺,传统的解读是父权制,为了维护父亲的权威,所以子女必须顺服,不能有任何忤逆的行为。而父权的维持恰是为了资源的分配,因为资源的匮乏,为了保证生存所需,必须有一个权威来保证分配的秩序。但是,笔者在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的著作《金融通识课》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解读,那就是从金融的角度来解释传统父权社会的成因,颇有道理。同时,从金融的角度也能解读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现代社会秩序建构的基础。

什么是金融?金融就是价值的跨时空转移。比如我们买房子,房子很贵。一套房子一百万,我们手头可能只能凑齐三十万。那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每年存一部分款,那么存够一百万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也许二十年之后,我们就老了,即使买了房子也不能住几年。那么现在我要住进新房子去,就只能贷款。贷款就是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用,这就是金融,将未来的价值跨时空转到现在使用。然后我再慢慢用我的收入来还这笔贷款。

买房子的金融工具,在今天来说只是众多金融工具和产品中的一种,其他如养老保险等都是金融产品。但是在中国古代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古代的经济不发达,像今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出现,因此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就更谈不上了。但是尽管银行没有出现,并不意味着没有金融。按照金融的定义,价值的跨时空转移,那么养儿防老就是为数不多的金融工具之一。

今天有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金融工具,来对付我们老年之后的养老问题。在古代,没有金融保险,只能将自己的子女作为养老的价值转移工具。“养老防老”的概念,就是养儿子,我们对他投资,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我们老年之后,对他们的投资就可以变现,由他们来照顾我们的起居生活。我们年轻时对孩子的养育成本,就相当于我们的投资,相当于资本的跨时空转移,那么子女就是价值转移的载体。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投资股票之后,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掌控这只股票,让它的任何发展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能涨不能跌,更不能有任何信息隐瞒在我们,影响我们的市场判断。因为这只股票是我们的利益所在,它一旦超出我们的掌控范围,就会威胁我们的未来收益。同样,我们将投资用在孩子身上,也相当于股票一般,子女就成为我们的利益载体。我们必须保证我们投资的子女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我们的意愿,不然违约风险太大,我们的利益就会受损。

因此,为了稳定收益,儒家就提出了一套孝顺的伦理文化体系,来保证我们投资的产品——子女不会违约。这就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系统。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所谓礼崩乐坏,就是那套价值跨时空转移的信任体系瓦解了,子女不孝顺父母,大臣不服从君主,秩序被破坏了,那么这种养儿防老的金融体系也遭遇了空前的违约风险。

因此,孔子就通过正名和仁这两个系统,来重建这套秩序。正名的意思就是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情,做儿子的要孝顺父母,做大臣的要服从君主,也就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而仁呢,他不是今天的仁爱,仁本身不是一种平等的爱,而是上面对下面的爱。仁的甲骨文是“上人”,就是上等人的意思。也就是位居上面的人。每个人都能达到仁的境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成为上等人,而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以上等人的意思为自己的意愿。说的还是服从。

每个人在秩序当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按照上面父母的意思来行动,“养儿防老”的秩序就不会崩溃。那么怎样摆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呢,那就是具体的三纲五常。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这才是仁的真实含义。下面的要以上面的为纲。三纲五常就是“礼”,礼的意思就是规范、规则和法律。

我们一切的传统规范,都是为了保证投资收益,在子女身上的投资不能打水漂,而子女的不顺服,比如远嫁了,比如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庭,只关心自己的老婆孩子,那么父母的投资就会遭遇违约,从而无法获得收益。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金融工具很多,养老不再需要通过投资孩子来实现,这个情况下传统伦理必然崩溃。因此在西方社会中,我们看到父母并不会依靠孩子养老,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独立,子女住在父母家甚至要交房租,在传统的中国是可不想象的。今天金融工具的使用,让子女和父母之间也趋向独立和平等的关系。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应这种变化,依然沉浸在“养儿防老”体系中的人来说,今天就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立场声明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