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不总能从生产方式的改变中受益。有时候,人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总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来调整,直到人在这种新型生产方式建构的社会中完全适应。所以说,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必然是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社会革命。
火的发明让人类可以驱寒,还可以吃到熟化的食物,它不仅扩大了人类的食物之源,还扩大了人类的活动半径。本来人类只能活动在热带地区,现在可以向寒带进发。因此,一个小小的火种,让人开启了迁徙之旅。正是因为活动范围的扩大,为了对付猛兽等威胁,人类开始抱团,血缘共同体的部落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到了后来,人类繁衍不断增多,资源明显紧张的时候,部落开始联合组成国家。因此,火种的诞生,这一新的生产方式,也同样诞生了新的社会组合方式。
再之后是农业的诞生。圈养动物的驯化,谷物的种植,让一部分人类不再像过去那样,过着依靠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定居的村庄诞生了,居住的屋舍也诞生了。固定的村落,不再迁徙的人类,开始在部落的基础上诞生家庭。私有财产也开始出现。社会再一次革命了。
到了后来,人们会逐渐发明畜力和水力乃至风力的生产方式,用新的能源来弥补甚至代替自己的身体能源,扩大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产量。这些能源的出现,意味着物资运输方式的改变,可以将更多的物资运到更远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商业,甚至随着远洋帆船的下海,世界也被连成一个整体。个体开始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一个人手工生产的产品也可能会被大洋对面的人购买并使用。个体被卷入世界的贸易中。
在蒸汽机发明之后,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几何级提高,而到了电气化时代呢,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样社会也开始革命。因为有了电灯,人们开启了加班文化,因为有了电灯,人们开启了夜生活,孩子开始有了家庭作业。人们开始离开自己的村落,到城市这个工业化生产的大单位谋生。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陷入孤独中。
但是每一次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给人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和伤害。火的使用,让人能获得更多的热量,获得更强的免疫力和力量,同时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冲突,以及冲突带来的伤害甚至毁灭。人类不断繁衍,资源不够的时候,战争和流血也随之产生。当世界贸易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随之而来的暴力和盘剥也开始上演,在暴力秩序之下,人们只能从自己的收获中享用极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则要交给暴力集团。
在工业革命初期,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廉价商品,工厂主把工人隔离开来,因此城市就是个隔离的牢笼。工人的居住区污水横流,工厂和矿坑同样危险重重,而工厂主生活在高墙大院的优美环境中。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是隔离,是非常人的生活处境。童工遍地,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拖着瘦弱纤小的身体,把自己放到流水线上,接受没有童年的人生,接受被盘剥的命运。
工业化大生产,也催生了武器的生产,和战争动员的新模式,能快速地将更多的人动员到战场上。过去只有贵族才能上战场的战争,现在变成了全民参与。战争的升级,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性命丢在前线。过去两千年的战争人口参战总和,可能也抵不上现在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面对新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革命,人们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调整和适应。工业革命之后,工人为了自身的权益,开始使用消极怠工乃至暴力破坏工厂设施的方式,来与工厂主抗衡,后来慢慢他们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当工人组织起来之后,就意味着社会调整到了合适的结构,人们开始在规则内互动。
但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代价,却是越来越孤立的个体。个人被推向社会,意义需要自己来建立。毕竟传统价值还有自己的惯性,借着这个惯性个人还不至于迷失多远。毕竟,在工作创造价值的主流价值观之下,社会还勉强能提供满足大众的工作,来填充人生的空虚。经过漫长的适应之后,人们适应了在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的城市空间里快乐生存的法则。
但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在今天AI诞生之后,可能要改写历史的方向,颠覆我们通过历史来预测未来的模式了。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所言,Matrix已经更新了五代,现在尼奥的到来是第六代的更新。那么如果以前生产方式的革命是更新,那么现在人工智能的代际更新可能是最革命的,革命的程度大到我们无法理解的程度。
因为所有的工作机器人都可以承担。以前父母对不好好读书的孩子还可以说“以后去扫大街”,现在可能扫大街的机会也没了。因为几乎所有的领域,机器人都可以替代人类。我们面对的格局,可能是没有工作可选的场面。
当人生的意义来自工作这一传统价值观没有了用武之地,我们的人生空虚用什么来填充呢?这前无古人,后无想象的格局,着实让我们找不着来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革命,我们的社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来适应和调整,以及需要多长的时间,这可能都无法预测。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个体,他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如何建立,怎样才能度过这漫长的一生,这可能是最大的挑战。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